春节临近,六安金寨手工糍粑,柔韧爽滑,香甜

  在安徽六安,每至腊月,生活节律并未因农闲而放慢,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年味的浓香,耳畔时长响起打糍粑的吆喝声,糍粑又称年糕,正如诗中所云“人心多好高,谐声制食品,义取年胜年,借以祈岁谂”,因为满载幸福的憧憬,糍粑自然成了金寨年味必备的美食。用糯米制作糍粑在金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,它不仅是当之无愧的金寨美食,也是金寨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。洁白的糍粑,为整个年味填增了几分暖意,一米一粒,一粑一槌,都粘连着浓浓的家乡情。走的再远,熟悉的味道,仍会指引家的方向,无论天南海北,都愿回到那炊烟袅袅、鸡犬相闻的故乡。春节越来越近了,在每年腊月的时候,我们金寨,就会有一项重要的年俗活动-打糍粑。

  

春节临近,六安金寨手工糍粑,柔韧爽滑,香甜

  糯米,是具有糯性稻米的统称。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支链淀粉,它溶水后,分支众多的分子链会把彼此抓在一起,产生弹性和延展性,更容易塑形,糯米米粒或者磨成粉,天然适合做成各式点心,口感弹滑软润,令人爱不释口。在我国,由于地域差异,南北方对除了南方习惯叫糯米,北方习惯叫江米或黏米外,连做法也是各有千秋。但是在金寨用糯米“打糍粑”才是过年必须要做的事情。在金寨,打糍粑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准备。先把自家存留的糯米精挑细选,浸泡一天,再放到土灶上猛火蒸熟,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,一家人便趁热打铁,男女老少齐上阵,打的时候,将蒸熟的糯米倒进去一个石头做的石窝子。这种石窝子的凹处又大又圆又深。洁白的糯米很快被捣得粉碎,粘成一个团,糍性越来越强,最终将米粒捣成一个白色面团,扯不开,割不断。

  

春节临近,六安金寨手工糍粑,柔韧爽滑,香甜

  过去的农村,似乎只有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,金寨人的春节才拉开帷幕。但现在更早了。这一天除了传统的扫尘,金寨人必须做的就是“打糍粑”。在一个星期前,金寨人就将自己种植的糯米放在大缸里浸泡。小年中午过后,山村里到处都能闻到蒸煮糯米的香气。蒸煮糯米是“打糍粑”的第一道工序,糯米洗净后,放入一个特制的木桶内,盖上桶盖,放在大灶里蒸煮三到四个小时,这是一道看起来简单,却最能考验主妇技术的工作,糯米蒸成了夹生则糍粑也是生的,蒸的太熟又太黏不好打,好与坏全靠经验把握。打糍粑的过程非常消耗体力,但又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,男人们不得不轮番上场,直到蒸熟的糯米粘成一块形成一个大饼时,“打糍粑”基本完成。

  

春节临近,六安金寨手工糍粑,柔韧爽滑,香甜

  第二天糍粑冷却了,就把那些整张的糍粑切成很多长条,然后切成方块,装入缸,满上水,日后或煮,或烤,或油炸,或送客,任由自定,时间长的可以放到农忙时节!糍粑食法多种,可煮可炸可烤,味口各异,食用方便。最让人回味的是除夕之夜,烧着火炭守岁时,在炭火上烤新鲜糍粑,烤得圆圆鼓鼓,看着变形绽放,闻之清香扑鼻,再蘸点白糖食之,那种美味和惬意,是吃任何山珍海鲜都无法替代的。对于远离家乡的金寨人来说,糍粑更具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,记得每年春节过后返城时,母亲总是在行囊里放上一包糍粑,这除了母亲的关爱,更是一种对家的眷念。

  

春节临近,六安金寨手工糍粑,柔韧爽滑,香甜

  在金寨,大年初一的早饭,必须是煮糍粑。为了寓意新年的富足,每家都是大锅里放入开水,将浸泡的糍粑投入锅内,再放上数十个荷包蛋,一家人每人一大碗,那种味道让人一下子沉浸在过年的氛围当中。初一吃糍粑还有另外一种寓意,意思是糍粑黏糯,来年种田就不会漏水,寓意五谷丰登。在我们的记忆里,小时候打糍粑,整个村子里那种过年的气氛真的很浓厚,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和年俗混在一起,就特别让人回味,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村庄的没落以及机器渐渐代替了手工,这种气氛也就少了很多。体现地域特色的东西也正在慢慢消失,或许有些村子还在延续这种老式的传统习俗,但气氛远远没有过去那么浓烈,差了很多。打糍粑,是金寨迎春的传统风俗,热乎乎新出的糍粑更是儿时难忘的美味。小伙伴们,春节临近,六安金寨手工糍粑,柔韧爽滑,香甜可口,你吃过吗?

#p#分页标题#e#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