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

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

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,历时半年精心制作的《百年大党——老外讲故事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最新推出70-73期内容,时任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耕贝克、上海清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水泰雅、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访问学者亚当斯、J酒店上海101意大利餐厅厨师长杜安德讲述他们在上海的故事。详↓
耕贝克:到上海工作,是令人羡慕的

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

德文名:Juergen Beck
中文名:耕贝克
国籍:德国
职务:时任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
(视频时长2分30秒)
语录
我们把自己在上海的生活情况告诉身在欧洲的三个儿子,孩子们说“到上海工作是令人羡慕的”。
有位进入医药和医疗行业近40载的德国人努力在上海实现新的梦想——把德国领先的神经康复模式带入中国,帮助卒中患者回归社会。他就是耕贝克,一个热爱上海并相信能在这里成就事业的“老外”。
我们都要“追求卓越”
耕贝克认为文化差异不会构成中外人士交往的障碍,反倒会成为他们相互吸引的纽带。得益于浦东新区“只争朝夕”的工作风格,公司从证照办理到税费缴纳都愈发便捷,他自己所接触的中方办事人员普遍具有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。
耕贝克特别强调,在中国的业务不是简单的“Sale to China”(卖产品给中国),而是“Make with China”(携手中国制造),中国人在数字化方面的领先优势增进了方案的适应性与推广性。
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感情
谈到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印象,耕贝克最大的感受是“日新月异”。“我认为两国重要的文化共同点是都喜欢构建自己的生活。”他描述了自己和妻子在上海生活,繁忙的工作之余,他们游览过外滩、中共一大会址、新天地等景点。
他自己还是“骑车控”,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。“作为国际大都市,上海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有迷人的现代时尚,更有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,这里的人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感情,并从中汲取力量,坚定前行。”
耕贝克特别为中国过去一年的抗疫成就点赞,当时他们夫妇俩就在上海,看到那么多中国人坚守岗位,无私奉献,将病毒阴霾逐出生活之外,“我们把在上海的生活情况告诉身在欧洲的三个儿子,尤其当我们说刚去复兴中路听了一场交响乐时,孩子们说‘到上海工作,是令人羡慕的’。”
清水泰雅: 爱上海的理由有很多,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

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

英文名:Shimizu Yasumasa
中文名:清水泰雅
国籍:日本
职务:上海清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
(视频时长4分03秒)
语录
上海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让我惊讶,社区工作人员面对困难时的团结一致、互帮互助让我感动。
娴熟地剥小龙虾、录视频说“阿拉上海宁”……2021年,是清水泰雅在上海的第16年,他说“自己不仅习惯了这里的生活,也早已爱上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”。作为日本人,他没有想到这座城市会带给他如此多的惊喜,更没有想到,会与这座城市有如此深刻的连接。
变化中的城市
“时刻处于变化中,是上海最吸引我的地方。”清水泰雅坦言。2005年,清水泰雅来到上海经营一家公司,此后的16年间,他目睹并亲历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清水泰雅亲眼见证了上海这些年在环保方面所做出的努力,公司也因此受益。作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,清水泰雅注意到这些年上海市容市貌和市民素质的改变,有一件带给他很大触动的身边事——前不久,清水泰雅牵着狗在小区遛弯,一个抽着烟的老人领着孙子走在他前面。没过一会儿,老人将烟蒂丢在了地上,孙子见状立马指出爷爷的不是,并捡起地上的烟蒂,一路拿着最后丢进垃圾桶。
“现在上海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太强了!”他感叹道。
暖人心的社区
2020年3月疫情期间,清水泰雅怀着忐忑的心情从日本回到上海,成为上海第一批居家隔离的外国居民。如何安全度过隔离期?如何保证这段时间的正常生活?清水泰雅的内心堆积了太多疑虑。
焦虑的并不只有清水泰雅,还有在该小区居住的60户日本居民。社区工作人员迅速采取了行动,在社区微信群里发放注意事项、为隔离者们配送生活用品、体温监测……很快,一切变得安全有序,外国居民悬在半空中的心也跟着落了地。
“上海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让我惊讶,社区工作人员面对困难时的团结一致、互帮互助让我感动。”清水泰雅萌生了要在这个非常时期为社区做点什么的念头。
居委会和外籍居民之间的沟通出现了语言障碍,中文水平较高的清水泰雅主动承担起翻译的任务,在社区微信群里对外籍居民的提问进行解答。他还自己动手为小区制作了日语版《居家隔离指南》。就这样,清水泰雅从隔离者变成了一位得力的社区志愿者。
“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。”在上海待得越久,和上海走得越近,清水泰雅就越发有这样的感触。
亚当斯:我相信下一位登上月球的会是中国人

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

姓名:Adam Strzep
中文名:亚当斯
国籍:波兰
职务: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访问学者
(视频时长3分02秒)
语录
我很确定,就在我的有生之年,很有可能是中国人再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,并在月球上建立长期的基地。
喜爱旅游的亚当斯是一个太空迷,为了能去中国更多的地方旅行和看更多的中文书籍,亚当斯已经学习起了中文。
“我想阅读更多的中文书籍,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。我名单上的下一本书是《西游记》。”
在上海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
亚当斯毕业于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大学,2009年开始攻读物理学硕士课程。2014年,亚当斯第一次来到上海,“从那之后我就深深爱上了上海,因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城市。”2018年,亚当斯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共同申请了“上海市‘科技创新行动计划’‘一带一路’国际合作项目”并成功获得资助,成为上海硅酸盐所的一名访问学者,也是他们团队中唯一的外国人。
“我在这里遇到的外国人,他们都不想离开,因为在上海的生活很快乐,上海真的有一些特别的东西。”亚当斯坦言,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世界闻名的材料科学中心,他想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。
“来到上海之后,我有幸能够同时从事化学和物理专业的工作。在这里我能够重拾幼年时成为化学家的梦想。”亚当斯说,他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设计、生成含有不同稀土离子的晶体,并让它们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。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实验室内,在亚当斯的手中,光线像有了生命一样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芒。
期待中国航天取得更大进步
2021年中国航天重磅消息频频传出。亚当斯是一个地道的太空迷,对于航天类的新闻总是格外关心,他为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点赞。
中国政府为工业、贸易和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,这对整个社会都有帮助。谈到这些,亚当斯变得兴奋起来,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看法,谁能想到,中国这么快实现了月球探测、火星探测,很快又将完成一个太空空间站的建设。
“我真的很想欣赏人类再次登上月球的一幕。我很确定,就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,是中国人实现了人类再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,并在月球上建立长期基地的梦想。我还确信,我们能见证人类首次载人探测火星的历史时刻。”
杜安德:当我把拍摄的上海的景象发给亲友,他们都震惊到说不出话来

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

姓名:Andrea Calducci
中文名:杜安德
国籍:意大利
职务:J酒店上海101意大利餐厅厨师长
(视频时长3分17秒)
语录
当我来了上海以后,我便立刻爱上了这座城市,无论是这里的环境还是文化。
“在上海工作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”
2019年,研习意大利美食15年的杜安德收到了一条来自中国的面试邀请,当时还在筹备中的酒店意大利餐厅正在招聘厨师长。怀揣着对“东方神秘古国”的向往,杜安德来到了上海。
杜安德坦言,之前他对中国并不了解,然而,到上海没多久,杜安德就找到了家的感觉,并坚定认为自己的未来就在中国。“当我来了以后,我便立刻爱上了这座城市,无论是这里的环境还是文化,尤其是在对美食、家庭及对生活的热爱上。”杜安德解释道,这是一种直觉,很多相似的事物很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。
虽然在世界上很多餐厅工作过,但能在世界上最高餐厅之一工作,杜安德还是表示“很骄傲”。杜安德称,这种工作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,能体验到诗人杜甫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感觉。
杜安德的家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,没有很高的楼。所以每当他在餐厅时,还是会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摄一些照片发给妈妈和朋友们。“当我拍照片给我的家人朋友时,他们都震惊到说不出话来,尤其是对像我一样来自意大利乡镇的人来说,真的很神奇。当我第一次把在这层楼拍的餐厅景象发给我妈妈时,她回复给我的信息里加了很多表情包,她真的超级开心。”
“我的未来一定和上海有关”
杜安德有自己的“职业使命”,他想将更多地道的现代意大利美食带到上海
古丝绸之路从中国的西安出发最后到达了意大利城市罗马,马可·波罗也是第一批到访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关系的欧洲人。
定居中国后,杜安德计划去丝绸之路上的城市看看,随着马可·波罗的足迹深入了解中国,他说:“丝绸之路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意大利来说都很重要,马可·波罗来到这里,带回去很多技术,还有信息。”
对于自己的未来,杜安德认为一定和上海有关,他预感未来一定充满激情与挑战。
往期精彩回顾
49、吉默·弗雷戴特:我希望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
原标题:《医疗健康、环保科技、美食文化……这些领域的老外谈到上海纷纷点赞!》
阅读原文